周二 农历癸卯年二月廿三

激发高效课堂的张力——潍坊中学“三位一体”人文课堂建设显著成效综述

发布作者: 潍坊中学 发布时间:2015-03-27 00:00 浏览次数:

2013年的下半年,潍坊中学“自主—合作—探究”三位一体人文课堂建设迈入了新的推进阶段。半年多过去了,当初的质疑声也逐渐变成了称赞声,从试探性的动作变成了自觉的常态行动。潍坊中学的人文课堂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,被确定为“全国教育科学‘十二五’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”;学校被评为“全国课堂改革示范校”、“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”。

近日,记者一行走进潍坊中学,深入课堂,目睹了三位一体人文课堂带来的崭新局面。

一个新结构,“生”发新风采

不管走进哪个教室,都会发现教室变得热闹起来。课桌“排”变成“列”,学生六人一组,两两相对而坐。侧身对着黑板,老师有板书时,学生再侧转身面向黑板。

高一教学部副主任王晓燕介绍说:“这样摆放桌椅,是为了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时候更加方便。毕竟在新的课堂上,学生听讲的时间少,自己合作学习的时间长。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,以学生的展示完成教学环节。”

三位一体人文课堂上,教师成了参与者,欣赏者,引领者;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。课堂小平台,成长大世界。由课内辐射课外,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,提高了课堂效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一张导学案,“逼”出学习动力

高二22班的数学课上,赵玉磊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,学生们就络绎不绝地举起了手。赵老师不无高兴地说:“你们都会了?做完了?”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:“课上现做、现想,肯定会被其他小组落下的,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就做完了。”

人文课堂建设中,导学案是源头的一环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探究链完成巩固、提高、迁移、拓展,并作课堂展示相应准备。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自主学习,合作探究,并在课堂展示中分享着快乐。

记者了解到,潍坊中学成立了导学案编写团队。各教学部间建立导学案共享机制。2014年新学期开学前,导学案编写团队共完成了681个学案。导学案的编写、使用具体到安排到一学期的每一天。

精品导学案成为教师团队合作、资源共享的纽带,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、主动探究能力,成为提高课堂效益的“好帮手”。

一个学习小组,“聚”起向心力

每个班级都把学生划分为89个小组,每小组6人。由学生推荐一名行政小组长、一名学习小组长。行政小组长负责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,学习小组长负责学习方面的工作。小组内每位学生都有编号,从1号到6号,12号是学习成绩最突出的两位,56号是学习成绩相对最弱。这样组建目的在于做到“以好带差”,共同进步。

有了小组之后,每位学生都像是有了个小归宿,不仅自己要做好,还要带动、帮助其他‘小家人’做好。教会别人、巩固自己,让学生习惯于当‘小老师’。小组的作用,不仅体现在学习上,也体现在学生情感体系的完善上。他们在这个小组里,体会到了兄弟姐妹一样的感情,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,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快乐。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,自我完善动力,团队协作意识得到显著提高。在学习小组里,同学们体会到了被别人帮助的滋味,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一个评价项,“赛”出竞争力

在高一年级25班鞠彦梅老师的地理课上,每位同学都在竖着耳朵听老师的讲话,一遇到会的问题就赶紧站起来回答,为小组赢得分数。“虽然小组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学生的方法,但是也不能总让学习好的学生把机会全部霸占,要给稍微差点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、成长的机会。”鞠彦梅老师介绍说。

潍坊中学推行学习小组星晋级方案。教师每节课都要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,班主任每周一次总结,每月进行一次晋级授星仪式。每月总评成绩第一名的小组授予8颗星,第二名7颗星,依次递减。小组获得几颗星就称几星小组,组内学生就称几星学生。学生获得的星数与学期结束的评优树先和发展报告结合起来,每学期只有获得10颗星以上的学生才能有资格参加各种评优树先活动。

小组内的6名学生之间也是有竞争的。谁作业完成得好、谁回答问题给小组挣分数了,都可以得到个人加分。这些都由学习小组长进行记录,得分高的学生会有更多优先的权利。

学习小组成员之间、学习小组之间的评价办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,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。同学们说,这样的挑战,只要有勇气、只要认真去做,就能成功,成功之后会感觉很骄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一个新角色,“激”出挑战力

三位一体人文课堂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,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。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,让学生在课堂上开掘潜力,焕发活力,提高学习能力。高二2班是理科班,别看这是一帮“准工科生”,可是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不亚于文科班的学生。语文老师刘臻经常这样说:“现在我们老师都得既当导演,又当编剧,上课的时候还得以当观众为主,偶尔还得客串一下剧务。前几天,我们学习《鸿门宴》,学生们当场就开始讨论项羽和刘邦谁更好,到最后,两边都快‘掐’起来了,我就成了‘劝架的’。”

同时,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,常常面临“突发事件”,对教师的教育机智和业务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。赵娜老师遇到过一个突发性问题。她说:“在讲‘矛盾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,学生从书包里掏出一个苹果,用手托着问我说:‘老师,你说我手上的这个苹果有什么矛盾?’其实,这样的情况是对我们能力的挑战,但也能说明学生在思考了,老师也可以从问题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。”老师业务水平与教育机智的完善变得高度自觉,进而带来了学校教研制度和教学常规管理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撰稿 肖寿杰)
版权所有©潍坊中学  鲁ICP备05007184号